人间有了电,便有了和电相关的,冰柜、冰箱、冰室、空调等等是人们消暑解渴的生活配套了。
夏酷暑,冰镇饮品是这个季节的标配。在没有电的时代,古人的夏季也有冰镇饮品吗,他们是如何制作冰饮的?
其实,古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,一点都不逊色于当代人。有观点认为,冷饮大约起源于商代,这跟对冰的使用有关。《楚辞》里就有关于冰镇饮品的记载:挫横冻饮,酹清凉些”,描述的就是冰镇米酒的甘甜。
古人也很聪明,在隆冬季节,人们先从河中挖出冰块放进冰窖储藏,以备夏天所需。
在夏朝历书《夏小正》里,就开始有了古人藏冰的记载,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,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。
《诗经》是来自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,其中在《国风·豳风·七月》中有一句,“二之日凿冰冲冲,三之日纳于凌阴”,意思是说,十二月凿冰咚咚咚,正月搬到冰窖中。
比《诗经》稍晚的《周礼》,在《天官·凌人》中记载,“凌人,掌冰”。就是说,在周王朝,有一个专门职业,叫凌人,专门负责藏冰。
春秋末期,一些冰镇饮品出现了。比如米酒、“柘浆”、“瑶浆”等等,瑶浆有意思,人们先用各种鲜水果榨汁,再加工成糊状,就成了一道美味的冷饮,颇有点现代冷饮的雏形。
古人也有“冰柜”,他们日常使用的“冰柜”叫“鉴”。鉴,实是一种大盆,早期是陶质,春秋中期以后流行青铜鉴,又称“冰鉴”。冰鉴以看作是一种原始冰柜,使用时,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,四周围满冰块,合上盖子,不多时“冷饮”就制成。1978年发掘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,便出土了一件精美的原始冰柜——蟠虺铜方鉴。
就像现在一样,在物质匮乏、一般人还处在温饱线的年代,有钱人早早拥有了家庭冰箱。古代拥有“冰鉴”的人,并非普通百姓,都是一些王公。
初古人制作冰饮的方法是保密的,只有才拥有。据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记载,所谓“食肉之禄,冰皆与焉”。一般朝廷官员以得到皇帝的赏赐。这种“赐冰”制度,一直延续到明清。“赐冰”有仪式,古作为夏的珍贵礼物,朝庭当局会专门组织一场仪式,进行赐冰活动,不同级别的官员,所得到的冰量会有差异,分到冰的人会把它当作。诗人白居易还曾收到冰赏后,写了一篇《谢冰状》,文中说:伏以颁冰之仪,朝廷盛典;以其非常之物,来表特异之恩。
明人刘侗、于奕正撰《帝京景物略》也有记载,每年到了立夏,明朝廷便会赐冰给文武大臣。清代也是这样,把赐冰当成一种官员福利,但赏赐形式有所改变,不是直接领冰块,而是发放“冰票”,京城“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”有冰票,此即清人富察敦崇撰《燕京岁时记》中所记的“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,自行领取,多寡不同,各有差等”。
秦汉时期,普通百姓过夏天,“冷气”的主要来源是水井,制冷和保鲜使用“井藏法”:或在井中置一口大瓮,作为放置食物的“冷藏室”;或将食品置于篮子中,用绳索系于井下保存,现代仍有人使用此法做“冰镇西瓜”。
时间推移至唐代,冰饮变得更加了,随即出现了冰饮店,冰生意也现身大唐街头。
对当时的冰饮,大诗人杜甫曾写过“公子调冰水,家人雪藕丝”等诗句,流传至今。
唐代有公开出售的“冰棍”,据说,在桶里放上冰块,撒一些盐令冰的融点降低。再找几个小铁盒,盛好蔗糖水,插入小木棍,放进盛满冰块的木桶,不多时就冻成了冰棍。
当时长安街头“饮子店”很多,和今街头冷饮店一样,生意兴隆,有的饮子店还以先喝后付钱。五代人王仁裕的《玉堂闲话》中,便提到了一家饮子店:时长安城西市的一家饮子店生意做得特别好,每到盛夏,便用一口大锅熬制饮子出售,这家所售饮子能“千种之疾”,且喝了就好,所以名声很大。当然也不便宜,“百文售一服”,当药水来了。
大唐盛世,街头冰已成为一种谋生手段,还出现了天热涨价的现象。《唐摭言》引用了这么一则故事:“昔蒯人为商而冰于市,客有苦热者将买之,蒯人自以得时,欲邀客以数倍之利;客于是怒而去,俄而其冰亦散。”意思是,以前蒯地的生意人在街头冰,乘大热天涨价,高出几倍出售,顾客一气之下都不买了,不多会冰全化了。结果蒯人为贪心而后悔,流着泪走了。
街头冰,在唐之后便成了夏天常见的一景。南宋诗人杨万里便记述了他所生活时代小贩沿街叫冰块的情形:帝城六月日停午,市人如炊汗如雨。冰一声隔水来,行人未吃心眼开。
到了宋元时期:冰饮开始进一步普及。
随着社会经济发展,冷饮在宋代得到一次普及,成为老百姓们也能享用的食物。《东京梦华录》等书记载,那时的冷饮通常在冷饮中加冰,种类相当繁多。《清明上河图》中,就出现了类似冷饮店的招牌。
到了元代,类似的冰淇淋是夏天的一道风景。相传在冰酪中会加入果浆和牛奶,制作“冰淇淋”。元好问《续夷坚志》载:“冰水冬日结冰,小于芡实、圆结如珠……盛行以蜜水调之,加珍珠粉。”很有点沙冰的味道。据说,为了保守制作冰淇淋的秘密, 元世祖还颁布过除王室外禁止制造冰淇淋的命令。
明清时期,冰块的储存更便利了一些。原料易得,人们各种“开脑洞”,出现了不少冷饮佳品,杏仁豆腐、冰碗等现在还能见到。在北京,彼时有名的莫过于冰镇酸梅汤。《燕京岁时记》中记载,“调以玫瑰、冰水,其凉振齿。”
古代很早就有冰窖以储冰。早在春秋时期,这种储冰室是古人身份的象征。
考古发现来看,家有储冰室是古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。西汉梁孝王刘武,死后葬于今河南永城县境内的芒砀山。其墓相当豪华,除了带“卫生间”外,还有一冰窖。大概刘武怕热,生前惯了,死后也要“吃冷饮”。
除了藏冰之外,有少量的冰是制作出来的。古人会将吸热的原理运用到制冰的方法中。密闭的房间里,用硝石吸热的方法,等待冰块的凝固。在古代,制作冰的成本很高,冰也是只有大户人家和的人才用得起的,所以这种方法运用得不多。
电话: 0454-8226625
手机: 13208400777
邮箱: yslspgs@126.com
地址: 佳木斯市望江镇江北工业园区101省道385公里处